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仿刺参南移养殖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朱志煌, 林琪, 吴建绍,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4, 46 (1): 1-1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4.01.001
摘要82)   HTML34)    PDF (2048KB)(54)    收藏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proeintl(2)efl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实验组仿刺参的亚致死温度为3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 ℃,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1、31.9 ℃,表明高温驯化能够提高仿刺参的耐热能力。2)实验组与对照组仿刺参的5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在30 ℃高温刺激下,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基因表达在温度刺激1、2 h后没有明显增加,而刺激3 h后才出现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9.801±1.303)、(2.508±0.910)、(8.649±1.936)、(34.787±4.978);实验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表达在温度刺激1 h后即出现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42.000±8.798)、(20.019±6.224)、(218.750±78.701)、(93.710±5.674)。实验组仿刺参的4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仿刺参对外界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高温驯化后的仿刺参能够更早地对外界高温变化做出反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平潭海域海参资源分布与资源密度估算初探
蔡建堤, 吴建绍, 马超, 范逸龙, 刘勇, 徐春燕, 林琪,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3, 45 (6): 544-55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6.004
摘要55)   HTML1)    PDF (2098KB)(49)    收藏

为探究福建平潭近岸海域海参资源的分布状况,2023年4月、5月、6月在平潭近岸海域开展海参资源现场调查和社会调查,鉴定海参种类,分析生物学特征,评估海参资源密度、捕捞量和捕捞产值等。结果表明:水下现场调查共采集到活体海参242头,经鉴定均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4月、5月和6月采集到的海参平均体长分别为(131.7±44.3)、(150.1±40.6)和(114.9±28.3) mm,平均体质量分别为(52.2±41.6)、(108.3±55.9)和(56.1±32.2)g,摄食等级分别为3~4、1~4和0~3级。4月、5月和6月6艘捕捞船的平均每艘船的海参捕获量分别为1 050.0、683.3和233.3 kg。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平潭海城可能存在仿刺身自繁群体,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海参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推进福建省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杨求华 钟传明 周宸 张艺 廖碧钗
   2020, 42 (5): 519-526.  
摘要65)      PDF (1014KB)(346)    收藏
大黄鱼作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鱼类,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产量的增加,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分析当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已取得的工作成效与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今后改善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渔源解淀粉芽孢杆菌CQN-2菌株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杨求华
   2020, 42 (4): 339-347.  
摘要76)      PDF (4116KB)(308)    收藏
CQN-2是一株具有抗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的肠道内源性解淀粉芽孢杆菌。为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从而为规模化生产发酵提供依据,本文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CQN-2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QN-2菌株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细菌学蛋白胨,经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L、细菌学蛋白胨30 g/L、糖蜜50 g/L、KH2PO4 0.5 g/L、MgSO4 0.5 g/L、NaCl 0.3 g/L、Mn2+ 5 mmol/L、Al3+ 1 mmol/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初始pH值7.0,接种量为3%、装液量25 mL/250 m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将CQN-2接种于5 L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36 h后的活菌数为3.03×1012 CFU/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纯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
葛辉 吴丽云 周宸 黄种持 吴建绍 郑乐云 林琪 杨求华 吴水清 王艺磊 林克冰
   2019, 41 (2): 96-105.  
摘要193)      PDF (3928KB)(560)    收藏
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NV) RN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福建厦门具有典型NNV发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中克隆了RNA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MF510920,命名为XMNNV。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XMNNV与RGNNV聚类在一起,与SJNNV、BFNNV和TPNNV等其他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XMNNV属于RGNNV基因型。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对病毒进行提纯,得到了纯化的NNV病毒。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直径20 ~25 nm,结构为正二十面体,与已经报道的NNV结构一致。通过对XMNNV与其它RGNNV RNA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在保守区设计引物,运用R T - P C R方法建立了 RGNN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达67 copies/uL 。纯化的病毒对E11 (条纹月鳢细胞系)和大黄鱼肌肉细胞 进行感染,结果表明该病毒可以感染这两种鱼类细胞。E11细胞被感染病毒后,细胞出现空泡化,并最终导致细胞分解死亡;大黄鱼肌肉细胞感染后,细胞变圆,慢慢从培养皿壁脱落,最终解体死亡。另外,对感染后细胞进行P C 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进一步确定了分离的NNV具有感染这两种细胞的能力。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和PCR检测两种方法确定了患病石斑鱼携带NNV,通过对两种鱼类细胞的感染实验,确定了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综上,本研究为石斑鱼NNV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石斑鱼NNV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吴建绍 朱志煌 李雷斌 杨求华 钟建兴 方民杰 陆振
   2018, 40 (4): 249-257.  
摘要118)      PDF (2936KB)(413)    收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特征,并比较养殖患病(溃疡症)的双斑东方鲀的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健康的之间的差异,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双斑东方鲀细菌性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细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目为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硫发菌目(Thiotrichales)、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弧菌目(Vibrionales),优势细菌科为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硫发菌科(Thiotrichaceae)、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患病的和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相似度高,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较大差异,在同一分类水平上各细菌群落丰度占比差异显著;二者核心微生物(属)的差异明显,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Polaribacter属为主;患病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弧菌科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为主,而发光杆菌属和弧菌属的多数种类属于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双斑东方鲀患病(溃疡症)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弧菌属丰度占比高有关。该研究结果对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及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凡纳滨对虾越冬亲虾黑鳃病病症的初步研究
杨求华 杨章武 曹英昆 林琪 陆振 何丽斌 周宸
   2017, 39 (2): 85-89.  
摘要155)      PDF (4623KB)(731)    收藏
为确定越冬凡纳滨对坏亲坏黑總病症病因,对患病亲坏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越冬后患病亲虾鳃部观察到大量线虫。虫体特征显微结构显示,雌、雄性线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 (983.6 ±16.69)m 和 (956.9±12.14)m ,虫体表皮不均质,具有2 纵列侧分化、4根头刚毛、3个口腔实齿、5个杯形肛前附器,化感器横向扁椭圆形,食道不形成食道球; 经鉴定,确定该线虫隶属于色矛科(Chromadoridae)、色矛属(Chromadorella)。 组织病理观 察結果表明,线虫感染后亲虾鳃组织坏死、溶解,黑色素沉积,游泳足基部出现黑化层。本文报道了一种由色矛线虫引起的越冬亲虾黑鳃病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南移池塘养殖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杨求华 陆振 林琪 黄瑞芳 何丽斌 葛辉 周宸 杜虹
   2016, 38 (3): 192-201.  
摘要103)      PDF (1515KB)(585)    收藏
本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移福建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前肠(1C_1)、中肠(1C_2)和后肠(1C_3)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24、444和414;三组样品的菌群物种丰度没有较大差别,但优势菌种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群方面,后肠的优势菌群为Haliea属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分别占后肠总菌数的11.97%和10.37%),而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群均是乳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两者在前肠菌落中的占比分别为27.91%和6.08%,在中肠中的占比分别为33.24%和6.97%。在重复性方面,三组样品的菌落组成都有重叠,重叠率为74.35%,其中前肠与中肠相似度较高,菌株种类有90%以上重叠。本文研究为仿刺参肠道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南移仿刺参体表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杨求华
   2015, 37 (2): 98-106.  
摘要137)      PDF (3091KB)(806)    收藏
从福建省霞浦县网箱吊笼养殖的患病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呋喃妥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生素类药物敏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0. 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吴建绍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蔡建堤 杨求华
   2014, 36 (2): 96-101.  
摘要140)      PDF (3748KB)(1034)    收藏
通过对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病烂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运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该病主要症状为叶状体梢部颜色逐渐变浅,然后发白、烂化,无明显病灶烂孔;病理表现为叶状体梢部細胞边缘模糊,色素体变色,然后发展为细胞边缘紊乱,细胞溶解,原生质流出,细胞结构失常。病变严重的易引发细菌和原生动物二次感染,造成坛紫菜叶状体出现溃烂,最后完全解离。雨水天气是导致该病变发生的原因,采取剪除叶状体病烂部位和晴好天气延长干出时间是控制该病变的主要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养殖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
许晓芸 杨求华 关瑞章 郭松林
   2013, 35 (6): 460-469.  
摘要158)      PDF (5361KB)(1124)    收藏
以30种抗生素药物(包括12大类)研究32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包括嗜水、维氏、豚鼠和简达气单胞菌4个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洛美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壮观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头孢曲松、强力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6种药物敏感;而多数菌株对新生霉素、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32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硝基呋喃等6类药物敏感,而对安沙霉素类、磺胺类和香豆素等3类药物耐药;除哌拉西林外,所有菌株对另外3种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致病菌株普遍对其中的1种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4种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药物敏感,而对其它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产生了耐药性。研究发现仅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敏感,而其余3个菌种均耐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